MyNikko.com
  FAQFAQ    SearchSearch     RegisterRegister 
 ProfileProfile   Log in to check your private messagesLog in to check your private messages   Log inLog in 

『謝坤山』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MyNikko.com Forum Forum Index -> 文章收藏
View previous topic :: View next topic  
Author Message
Guest






PostPosted: Thu Aug 28, 2008 2:23 pm    Post subject: 『謝坤山』 Reply with quote

謝坤山(1958年6月21日-),台灣台東縣台東市人,現居台北縣板橋市。知名的口足
畫家,曾出版自傳《我是謝坤山》並在慈濟大愛電視台演出大愛劇場《謝坤山的故事》。

生平

謝坤山出生於台東的貧窮家庭,母親張桂花,父親謝鼠,出身時手腳健全。但因家境不
佳,自幼時就常幫助父母做生意、打工貼補家用。因此謝坤山國小畢業之後,沒有繼續
就學,而是到工廠掙錢。但也因而練得一副好體格,能夠扛上百餘公斤的貨物。

後來舉家搬到台北,16 歲時在工廠工作時,因碰觸高壓電而發生意外,四肢都被燒
焦,經醫生搶救之後,只救回了一隻左腳. 在全家陷入絕望之時,謝坤山的母親勇敢的
站起來,告訴醫生,只要謝坤山還能活著叫她一聲媽,就足夠了,自此之後,謝坤山決
定不向沮喪投降,反而自己發明了許多方法吃飯、喝水、甚至還開始學著用嘴咬筆習
畫。

但不幸的事並未中止。他就讀高二那年,有次謝坤山請妹妹裝訂課本,在撕開時卻不慎
重擊其右眼,導至視網膜剝離從此失明。高中也因而休學一年,入學後第四年才告畢
業。

藝術的世界讓謝坤山忘記了自己的殘疾,產生了相當大的鼓舞,1980年他師事陳惠蘭
和畫家吳炫三、勤勞的耕耘他在繪畫上的醒思,並回到學校完成國中、和高中教育。這
段時間他與妻子林也真相戀,最後結婚成家,生了兩個女兒、並成為台灣知名的職業畫
家。

目前謝坤山也是國際口足畫會的亞洲理事。他曾在1996年獲得第34屆全國「十大傑出
青年」。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C%9D%E5%9D%A4%E5%B1%B1
Back to top
Guest






PostPosted: Thu Aug 28, 2008 2:30 pm    Post subject: Reply with quote

我是謝坤山
作  者:謝坤山著
出版社:實踐家文化
ISBN:9573084252
出版日:2001.08.20

如果你只剩一個眼睛,會不會哭泣?
如果你少一隻腳,會不會悲傷?如果你失去兩隻手,會不會痛不欲生?
要是你同時喪失了一個眼睛,一隻腳、二隻手,你還活的下去嗎?
謝坤山不凡的生命歷程,
最令人感動的是-
他跨越人生橫逆的那股勇氣,
以及發揮自己所長的那份堅持!!

艱辛學畫 刻骨銘心

不被困境所困、積極力爭上游的謝坤山,樂觀擺脫命運的試煉,以殘存的口足繼續彩繪
他的人生。

謝坤山回憶那段習畫的艱辛歷程時說,他很幸運遇到了吳炫三老師,把他帶進國立藝
專,接受一連串的考驗。那時他不願放棄任何一堂學習的課程,往往早上11點出門,
深夜才回到溫暖的家中。在中間的十二多小時之中,他根本沒有辦法自己上一號,就這
樣忍著,憋著,最後造成血尿。面對這樣的考驗,他告訴自己,沒有任何理由與藉口去
逃避,一定要找方法去面對。最後他終於克服了這項艱難的挑戰。

即使曾經在前往上課途中因車禍而摔斷義肢,也曾經因為坐公車沒座位,又沒有手可以
扶欄杆,而在緊急煞車時摔個大觔斗,但這些都無法令謝坤山改變方向。

繪畫人生知多少

認識謝坤山的人,往往被他燦爛的笑容所感染,如向陽的太陽花,充滿了生命力。

一幅高二公尺,寬三公尺六十公分大的油畫「悠游」,陳列在國際口足藝術協會會場,
謝坤山以此挑戰自我,也挑戰口足畫界的紀錄。失去自由行動的手腳,他是如何遊走在
每一方寸的畫布之間?謝坤山猶是一派輕鬆的說:「這幅畫,我用了一年半的時間,每
天不斷地搖呀搖,搖了一年半,才把他搖出來的。我真的搖得很快樂,因為我把我的感
情藉由我的畫筆,透過色彩把他渲染烘托出來,真的,那種感覺很棒!」

名氣大噪的口足畫家謝坤山,日子雖然忙碌,但仍不忘與更多人分享自己的生命歷程,
到處演講、當志工。遇到和自己一樣遭遇的朋友,便積極鼓勵他們加入口足畫會。他感
謝口足畫藝協會、感謝支持這個協會的熱心人士、也感謝親友的關懷與照顧。謝坤山雖
然失去了正常人所擁有的,但卻健康樂觀地挺立於人群之中,真誠地分享他生命的喜
悅!

失去雙槳的小船,以繪畫為明燈,堅毅為動力,在畫筆的擺盪下,一寸一寸將自己划向
人生之洋。
Back to top
Guest






PostPosted: Thu Aug 28, 2008 2:36 pm    Post subject: Reply with quote

與生命奮鬥的口足畫家勇士~謝坤山

「只要我想做到的,從來都不是問題。」口足畫家謝坤山自信地說。三月卅日的中午,
謝坤山應輔大宗輔中心之邀,來到利瑪竇地下演講廳,用妙趣橫生的講演方式,和輔大
師生分享他的生命歷程。

1958年出生的謝坤山,在他16歲那年,因工作誤觸高壓電,失去雙手與一條腿,雖遭
逢劇變,卻開啟他另一段的人生高峰。謝坤山說,他一路走來,從不活在別人異樣的眼
光、以及兩片薄薄的嘴唇之下,縱使在身體上有缺陷,但學習看重自己,就能將潛能發
揮到極致。

謝坤山受傷後,在偶然機會下,他看到了妹妹擺在桌上的一支筆。當時的他在心中反覆
問自己:難道我沒有能力重新拾起筆、寫出自己的名字嗎?這樣的一股毅力,使他歷經
不斷的練習與失敗,流了不知道多少口水後,終於能用「嘴」工整地寫出「謝坤山」三
個字。他說,若想找到人生的另一個方向,如何創造自己的格局、把自己擺在什麼位
置,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現在的他,不僅是口足畫藝協會唯一一位亞洲董事,他努力奮
鬥的故事,更被刊登在國際版的讀者文摘上,他所獲得的殊榮與尊重,讓他覺得自己很
幸運,因為有太多的「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

曾經到過二十幾個國家的謝坤山說,中國大陸給他的感觸最深。對岸的進步是用「跳」
的,不僅全世界五百大企業的資金在大陸流通,就連優秀人才也持續吸納中,台灣的莘
莘學子,未來勢必要和對岸的13億人口競爭。但他也說,台灣的優勢就在文化的豐富
涵養與教育,若能針對此點作有效的發揮,台灣的競爭力指日可待。大陸歷經一胎化、
文革等政策的施行,使他們的教育水平與道德修養無法隨著現代化提升,這一點就是
台灣的優勢。

演講中,他也分享了「擁抱」的藝術。謝坤山認為「擁抱」與「握手」是國際禮儀,也
是增進情感的交流方式,他每天都會抱三個女人:太太與兩個女兒。現在的年輕人自殺
比例提高,他認為就是缺乏擁抱的溝通技巧,才會造成那麼多的家庭憾事。在會後,有
許多輔大學生深受感動,紛紛至台前和謝坤山「擁抱」、「握手」,增進了彼此的互動
與心靈的交流。

「當我遇到考驗,思考的角度永遠不會只有一個。」這是謝坤山不變的信念,也是他想
和輔大師生分享的人生饗宴。

http://blog.udn.com/tomy41/2086693
Back to top
Guest






PostPosted: Thu Aug 28, 2008 2:53 pm    Post subject: Reply with quote

【活出生命的色彩-謝坤山的故事】
I S B N:9868005221
作 者:管家琪
精平裝: 平裝本
出版社:謝坤山
出版日: 94/04/21
定 價:NT$ 250 元


◎鐵漢柔情

他的一位好朋友,也沒有雙手,可能是臺灣唯一一位有執照用腳開車的駕駛人。有一
次,他們一路飆車北上,在通過收費站的時候,收費的小姐看到他的好友不慌不忙的舉
起腳ㄚ子,夾著的回數票伸向窗口,驚嚇的下巴都快掉下來,因為連司機帶乘客,加起
來也連一隻手也沒有。這讓車內的兩位得意的樂歪了,興奮的大喊一聲『爽ㄚ』之後,
油門一吹、絕塵而去。

他不讓他自己去想「我做不到」。他說永遠不要放棄,要尊重自己,而且要好好的愛你
自己。每次克服挑戰的時刻,都讓坤山滿心歡悅。生命太精彩,所以「我」要(你們也
要)「活出生命的色彩」。

《活出生命的色彩》這本書是坤山師兄繼《我是謝坤山》出版後的第二本著作。走入慈
濟,是因為幾年前花蓮本會的顏美惠和林美玉師姊在處理一位失去雙手的個案中始終束
手無策,才想到找到坤山師兄協助。他一邊指著一張張閃過的幻燈片,一邊述說著鏡中
人的辛酸。

說及一位因為瓦斯爆炸而全身灼傷的個案,他指著這位年輕女士粘著而無法張開的根根
如枯枝的雙手,回憶當時她向他哭訴多麼希望能再為她心愛的女兒煎一個荷包蛋。

為了這個心願,她必須接受一次又一次,一刀又一刀割開再一針又一針縫合的手術。數
日後,這位幾無生趣的年輕女士,竟奇蹟似的,與坤山師兄偕伴去訪慰另一位孤伶無助
的住院老太太。

此刻,從他喑啞的語調中,我才留心到這位詼諧的人間硬漢心中的柔情。當他指著一位
受到燙傷的小女孩,因家境貧寒無法就醫竟至下半身嚴重潰爛的個案,娓娓言詞中,細
細分辨,也可聽出他由於近於殘酷的人生經歷,所洗鍊出的爽朗寬容,與對貧窮的憤怒
與譴責。

◎生命的畫家

形形色色的生命之旅,有些人勝利,有些人敗下陣來,有些人稱心順遂,有些人風塵僕
僕,有些人清醒,有些人糊塗。對於坤山師兄,不能粗糙的說是這樣或是那樣,若要形
容,應該說他是個畫家,是個生命的「畫家」。

就如慮瑢師姊說的,從坤山師兄身上看到真正的上人慈誨:「快樂不是因為擁有的多,
而是因為計較的少。」坤山師兄從不計較他失去多少,而是珍惜感恩他還擁有多少,他
真正發揮了生命的良能,為大家帶來多彩多姿的人間畫面。現場將近300人的聽眾,從
頭到尾聚精會神,莫不深深感動!

http://hshieh.blogspot.com/2005/06/blog-post_21.html
Back to top
Guest






PostPosted: Fri Aug 29, 2008 10:44 pm    Post subject: Reply with quote

1958年出生在台東的謝坤山,15嵗以前都是在台東度過的。

從小每天看著爸爸踩著三輪車,沿街叫喚「酒干倘賣無?」在他的心裡留下了非常深刻
的印象;爸爸又瘦又弱,身體不好,還患有肺結核,踩三輪車都是上氣不接下氣,那付
辛苦又狼狽的模樣,總讓做兒子的坤山看得很不忍心。國小時便要分擔家計,撿過破
爛、賣過枝仔冰,幫媽媽燒飯、養鴨、掃雞舍…..,這些差事,使他及早體會「吃苦耐
勞」。

13歳小學畢業那一年,爸爸帶他到一家做飼料的工廠,對他說:「這裡就是你以後上
班的地方的了,替人家做事,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怕吃虧,不要斤斤計較,能多做就多
做,這樣老闆才會喜歡……」每天從早上7點工作到下午7點。

15 歳那年,爸爸聽說在台北討生活比較容易,於是舉家搬到台北,住在一層三十幾坪
的公寓,擠進了五戶人家,謝坤山一家六口只租到一間大約兩坪大的房間。儘管居住的
環境有點兒糟糕,剛到台北時,有點兒失望,但是謝坤山還是很快地開心起來,也恢復
了鬥志,希望能在台北好好工作,好好賺錢,來幫助家裡。他陸陸續續在鋼鐵工廠和鐵
材行工作,沒想到16歳那年,在工作中竟碰到了可怕的意外……

出事當天早上,一踏上公車就覺得腳底莫名其妙的奇癢無比,這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現
象,所以一到工廠,就是趕緊脫掉鞋子,再跑去工作。他光著腳丫,站在三樓的陽台,
按照同事的吩咐,接住一根從樓下傳上來的鋼管,不料,鋼管突然誤觸到高壓電,「砰!」
的一聲,謝坤山頓時成了一個從頭到腳暢通無阻的超級導電體,三千三百伏特的高壓電
毫不留情的迅速竄流過他的全身!

當他醒來得時候,人已經在醫院,呆呆的望著那爆裂開來的手肘,以及失去皮肉掩護而
裸露出來的骨頭,有一種極不真實的感覺。後來有告訴他,就在他誤觸高壓電時,有一
位同事,見義勇為地從樓下衝上來,抓起旁邊的木梯,往那條鋼管猛力一掃,這才將謝
坤山和閃著火光的鋼管分開。同事們焦急地嚷著:「已經沒氣了!」看起來似乎沒有什
麼生命的跡象,不過同事們仍然想要搶救他。就在把他抱下一樓的時候,他又奇蹟似的
恢復了心跳。昏沉之間,他還有一些模糊的印象,記得自己好像被人搬上又搬下,耳畔
還有救護車急促得鳴笛…….

當他醒來時,人已躺在病床上,看著媽媽滿臉的淚水,他知道,媽媽的心也正在滴血。
在他冷靜的外表之下,他的心其實正在痛哭,正在無助地吶喊,但是他告訴自己:「我
不能哭!要不然媽媽一定會更難過。」他的心中充滿了對父母的愧疚,自己實在是太不
小心了,不但讓父母傷心,還要讓她們為龐大的醫藥費擔心,對於一向貧苦的家裡來
說,必定是一項沉重的負擔。

不僅雙手受創很重,連右腳也被燒成像木炭般焦黑,左腳的指頭也被燒壞,傷勢實在太
嚴重了,一定要儘快做截肢手術,否則連生命都有危險。

「就算救回來了,也是殘缺不全,活著也是可憐,不如現在就讓他走了。」

「你們終究要放棄他的,你們哪裡養得起呢?坤山現在才16歲,往後的路還很長呢,
這是一辈子的負擔啊。」

他躺在病床上,閉著眼睛,強忍住悲痛的淚水。突然,他聽到媽媽哽咽的聲音:「不
行!我們絕不能放棄坤山,一定要救他!只要救活了,坤山能再叫我一聲『媽』,那就
夠了。」謝坤山心裡想著:「媽媽不肯放棄我,我更不能放棄我自己。」從鬼門關撿回
來的第二次生命,絕對不應該是用來憂傷和自暴自棄的,反而應該是積極、健康的活下
去。

在醫院治療的時間有半年之久,那段期間媽媽幾乎是寸步不離的守在坤山的病床邊,累
了就趴在床邊休息,就是不放心回家睡覺。回家之後,謝坤山覺得自己好像成了一個特
大號的Baby,媽媽如此細心地照顧他,就好像在照顧一個新生兒似的;母親似乎時刻
都守在他的身邊,即使非得出門買菜或買東西,也是儘快趕回家,常常大老遠就會聽到
她帶著焦急的跑步聲。每日三餐,媽媽都是先把謝坤山餵飽之後自己再吃,飯菜早已經
都涼了。一般的新生兒,很快就會長大,母親辛苦的養育很快就會成為過去。然而他這
個大Baby卻永遠都是這個樣子,失去的手腳是再也長不回來了,那麼,母親的辛苦是
不是也注定視一場沒有期待的付出呢?

為了不要再讓媽媽那麼麻煩,讓媽媽耽誤吃飯的時間,謝坤山發明了吃飯的道具,他用
自製的湯匙把飯菜送進自己的嘴巴時,心裡的興奮和自豪真是難以言喻,連飯菜也似乎
特別香了。接下來,他開始嘗試用嘴巴來做一些事情,比方說翻閱書報雜誌,畢竟,如
果一整天除了睡覺就是呆呆的坐著或躺著的話,實在是太貧乏、太痛苦,假如能夠閱讀
些什麼,感覺上和外界還有些聯繫的話,就會好過得多。

就在謝坤山努力自立的腳步向前跨越一大步之後,家裡發生了一件事,媽媽積勞成疾,
竟然病倒了!媽媽住院了十幾天,結果,謝坤山也就十幾天沒有洗澡。他一面忍受身體
的不適,一方面也一直在想:「我一定得想辦法自己洗澡,這樣媽媽出院的時候,才可
以休息,否則又會把她給忙壞了。」經過幾次的實驗和修正,他用衣夾夾住水管的出
口,做成克難式的蓮蓬頭,並且運用浴室的牆角、水龍頭、水管甚至洗衣板,當成自己
無所不在的手,如此這般把身體往各處去揉搓,再配合站在克難式蓮蓬頭前面轉動身
體,謝坤山再次完成壯舉,可以自己洗澡了!

當時有人建議他到夜市的角落一蹲,或找一個香火鼎盛的廟前一躺,前面再放一個大碗
公,收入一定很不錯,可是謝坤山拒絕用這種方式謀生。

「如果我小學畢業之後,不是去工廠工作,那會是怎樣呢?什麼才是自己最想做的事
呢?」「對了!小時後我是很喜歡畫畫的。」

他從練習寫字開始,緊緊的咬住一隻筆,好不容易才在一張早已半濕的紙上寫下「謝坤
山」三個大大的字,而且還東倒西歪。當他咬著筆做畫時,嘴裡總是傷痕累累,平常維
持兩、三個破洞是正常的。在作畫的時候,那一陣陣有如利箭穿心的刺痛,常常讓他痛
得幾乎要咬不住筆,然而,他從來不曾因此把嘴鬆開,或是想到放棄,反而把筆咬得更
緊。當他咬著小刀削鉛筆時,雖然頭痛、牙痛、脖子痛,但是當第一次一片片小心地一
點點削好鉛筆時,感受到的是克服了最大難關,連帶也將自己的未來給「削」出來了。
作畫時,因為眼睛距離圖畫紙只有短短的幾公分,對視力來說是極大的負荷,眼睛對焦
時引起的眼痛與頭暈,很不舒服,若不是有堅強的意志,是不可能堅強地練習。

在他24歲時,決定要用晚上的時間,再到國中補校繼續他中斷了十一年的學業。謝坤山
小的時候是活潑好動、調皮搗蛋,不太愛唸書的,可是,現在卻變了一個人似的,自動
自發的唸書。他希望藉由追求知識來拓展人生的視野,得到心靈的充實,有一天可以豐
富自己繪畫作品的內涵。不必為分數或文憑而唸書,完全為了自己而唸書。三年之後,
他再接再厲考上建國中學補校,於民國76年畢業,完成了高中教育。

謝坤山和認識八年的女友結婚,婚後擁有兩個可愛的女兒,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泡
牛奶、餵牛奶,甚至在腳上綁條繩子,一面作畫、一面拉動搖籃。他說:「我會盡力扮
演好丈夫、爸爸的角色,好回報家人對我的愛。」

謝坤山的小女兒常幫爸爸做這做那,人家看了都誇她懂事,她卻說:「沒有啦!是爸爸
的手長在我身上啦。」

游泳是謝坤山很喜歡的活動,到游泳池,他必須卸下義肢,以真實面目面對大眾的眼
光,他失去了一隻腳、一雙手和一隻眼睛。相對於許多正常的人,一位朋友看了他以
後,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謝坤山是外表殘障,內心正常;可是有許多人正好相
反,是外表正常,內心殘障。」他喜歡爬山,不只是健身,也是鍛鍊意志。對一個走路
有困難的人來說,一般可能會盡量避免走路;而他卻認為,能走路是福氣,所以要多走
多走。

謝太太是謝坤山生命中最好的伴侶,是好妻子、孩子的好媽媽,也是許多人的好朋友。
在愛中,她們為美滿婚姻做了最好的注解。

http://blog.yam.com/jdct/article/15326116
Back to top
Display posts from previous: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MyNikko.com Forum Forum Index -> 文章收藏 All times are GMT - 8 Hours
Page 1 of 1

 
Jump to:  
You can post new topics in this forum
You can reply to topic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edit your post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delete your post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vote in polls in this forum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Copyright © 2005-2021 MyNikk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other trademarks and copyright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