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Nikko.com
  FAQFAQ    SearchSearch     RegisterRegister 
 ProfileProfile   Log in to check your private messagesLog in to check your private messages   Log inLog in 

【每一個人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故事】
Goto page Previous  1, 2, 3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MyNikko.com Forum Forum Index -> 文章收藏
View previous topic :: View next topic  
Author Message
Guest






PostPosted: Thu Feb 28, 2008 8:05 pm    Post subject: Google台港地區業務總經理張成秀 (10) Reply with quote

Google台港地區業務總經理張成秀 (10)

過當然可能也會有負面的時候,尤其像YouTube,其實很殘酷,可能企業做了一個大家
都愛得不得了的廣告上去,結果網友不買帳,有很多廣告主就會問我們該怎麼辦,我們就
會跟他說:恭喜你,你以為以前那些宣傳沒有負面效果嗎?你以為以前都沒有人批評嗎?
你只是以前看不到而已。但是現在有個透明公開而且是全球的開放平台,才會把這些回饋
攤在你面前,你也才會知道應該怎麼做。

這裡又有個實例就是SUV。最近很紅,大家都喜歡開休旅車,有個美國品牌的休旅車,
在YouTube上面徵求大家幫它拍廣告,絕大部分都是比較正面的,不過有人也故意惡
整,就拍它浪費地球資源,耗油等等,參賽的影片有四分之一是負面的,這個廠牌是
GM,它非常有雅量,認為其實這樣才幫助公司了解真正市場的聲音,聽見消費者的心
聲。所以他們在整個過程包括產品的設計,就特別注意這些負面聲音,原來四分之一的人
覺得這些事情這麼重要,所以反而帶動一個正面的循環。

所以我想對企業說不要怕,應該要勇於嘗試,試了之後正反意見都聽,聽到以前聽不到的
聲音,廣納雅言,我們相信最後應該還是企業界跟使用者win-win雙贏的循環。

郭:的確企業最重要的就是要真誠,必須面對消費者的問題。今天跟您聊到這麼多,從家
庭、求學生涯到職場,請您對年輕朋友提出建議,怎麼樣把一座山放進茶杯,把生命中最
珍貴的礦石開採出來,請跟我們分享其中的關鍵因素。

張:如何把一座山放進茶杯,這是我在美國一家公司的老闆說的一句很有禪味的話。結果
是當然沒有人能猜得出來,結果他當頭棒喝說明:你要把山裡面的鑽石挖出來,誰需要滿
山的泥土?這其實是對人生的暗喻。

但是事實上,這個暗喻有個基本條件,就是每個人都有個鑽石,我是個基督徒,我從很年
輕的時候就加入教會,有個屬靈的家,我學習到其實天地宇宙萬物都有善意,而且這善意
創造了這麼多複雜的物種,有位充滿愛意的造世主創造萬物,你看每個人的基因跟指紋都
不同,多麼特殊的個體,所以每個人都要相信自己有顆鑽石,我也感謝上蒼賜我各種淨化
或是磨練的過程,人生包括順境跟逆境,都是上蒼在幫助你挖掘出自己的鑽石,我才發現
原來我擁有這麼棒的寶藏,同時也是對周圍的人的幫助。

(10)
Back to top
Guest






PostPosted: Thu Feb 28, 2008 8:09 pm    Post subject: Google台港地區業務總經理張成秀 (結束) Reply with quote

Google台港地區業務總經理張成秀 ( 結束)

所以我很感謝我有這樣的信念,所以不管我有什麼樣的經歷,我都相信I am digging
out the diamond in my life.

郭:其實我們今天談這本書,這不只是您一個人的故事,也是放眼身邊很多人的故事,您
經歷這麼多波折之後,回頭重新面對這個過程,把這個經驗寫下來。最後請教,您現在拿
起這本書,當初提筆寫作時所設下的目標,您的初衷,想要感恩的,是不是都已經達成
了?

張:這本書的確是我的宣洩,是一個贖罪跟滌淨的過程,更是一個大和解,包括我跟父母
的關係。這是一個很大的對照,一個是從小不用懷疑她愛我,另一個是根本難得見上一
面,這些心情透過這本書,透過上天在我身邊安排的事件,別人看起來或許是悲劇或是災
難,這本書讓我透過整理的過程,重新認識了自己,也重新找到自己在人生中的定位。

其實我對2007年最大的感恩,就是上天幫助我寫了這本書,我的工作很忙碌,去年的出
差飛行里程,換算起來可以繞地球赤道五圈,在這樣的忙碌行程中還能完成這本書,我認
為這是個神蹟。

特別有好幾次在高空中飛行,感覺特別接近天堂,我就非常文思泉湧,相當多的往事特別
清晰浮現在眼前,下筆有如神助,這是我非常感恩的地方,讓我重新認識自己,重新找到
另外一個出發點。

所以我衷心的祈願就是,這本書可以繼續發揮它不受時空的限制,找到真正需要幫助的
人,透過這本書,對他們說一些話。

郭:人生際遇多變,每個人都不可能決定自己扮演什麼角色,而是要用心扮演好此時此刻
的角色,不用期盼太遙遠的東西,因為當你失去身旁的幸福時,你才會發現真正的幸福在
身邊。同時,面對逆境的時候也不要灰心,事情總會過去,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沒
有過不了的關,永遠不要放棄,盡心挖掘自己生命中的鑽石。

(結束)
Back to top
Guest






PostPosted: Sun May 04, 2008 11:20 am    Post subject: Reply with quote

中國時報 2008.05.04 
不認命 全癱女用嘴畫觀音
莊哲權/嘉義報導

 「天無絕人之路,別人動手我動口」,在護理之家的復健室裡,四肢癱瘓的李秀容
口銜彩筆,細細地勾勒出觀音的慈容,怕會顫抖,有時得屏住呼吸。身處苦難中,觀音大
士的慈悲,映照出她的清淨心田,李秀容堅定地告訴大家,不要輕易放棄自己。

 在嘉義縣水上鄉的孝親護理之家復健室裡,李秀容心中默念「南無阿彌陀佛」,口
裡咬著筆,專心地描繪觀音像,不滿意時,還得同時銜著特製的橡皮擦塗改。秀容每天花
一到三小時畫觀音,這是第二幅,前一幅從輪廓到上色,花了三個多星期才完工,已經送
給一直從旁鼓勵她復健,設法幫她學畫、教她用筷子打電腦的護理之家主任林國龍,做為
生日禮物。

 民國八十七年八月六日是李秀容的受難日,當天她搭乘友人的車出遊,不幸發生車
禍,頸椎骨破裂,除了頸部以上還有知覺以外,四肢全都癱瘓。住在中埔鄉的李秀容來自
單親家庭,家裡是低收入戶,受傷時,不識字的老母親三跪一拜到廟裡為她求平安水,而
她也度過一大段生命的黑暗期,得憂鬱症曾經自殘,還一度有輕生念頭。

 三年前,李秀容轉入孝親護理之家,為了看電視,她練就咬筷子點擊遙控器的功\r
夫,林國龍發現後,就借她電腦,教她上網,試著用嘴咬筷子敲鍵盤打電腦與網友聊天,
陰暗的生命終於初見陽光。在護理之家,李秀容學著咬筆艱困地練習寫自己的名字,也因
為母親的信仰,她開始抄心經、大悲咒,並且經由嘉義縣脊髓損傷者協會的引介,開始向
中風多年同樣行動不便的畫家柯進國學畫,師徒兩還合開過畫展。

 秀容也畫荷花、向日葵等等,立志要成為口足畫家的她,要向大家證明,人生已經
從黑暗走向光明,現在,秀容最想感謝的是義務出錢讓她學畫的那位陳姓好心人。

 除了畫畫,愛上網的秀容,還在今年初獨力完成自己的部落格「凱恩傻蛋妹」,裡
面有她作品及文章,歡迎大家到部落格分享她的悲與喜。

http://tw.myblog.yahoo.com/jw!uL.TStKZBxLR6Mp8NLLsiw--/profile
Back to top
Guest






PostPosted: Thu Oct 16, 2008 9:48 am    Post subject: Reply with quote

奮鬥故事》茶農之子 200元到3兆王朝
聯合新聞網
2008/10/16

王永慶家族祖籍福建泉州府安溪縣金田鄉,曾祖父王天來是在清道光年間,跨越
「黑水溝(即台灣海峽)」,移居到台灣目前的台北縣新店直潭。

王永慶祖父王添泉,是王天來的四子;父親王長庚,是王添泉的次子。王家在臺早期
主要以種茶為生,到了王長庚這一輩仍是個貧苦茶農,整年辛苦勞動,卻只能勉強
度日。1917年1月9日,王永慶就出生在這樣的窮苦茶農家庭。

王永慶在年紀僅5歲時,就得跟著父母一起上山,撿煤賣錢補貼家用;雖然7歲就開始
上小學,但每天上學前還得先幫家裏做好多事,其中將水缸的水打滿是必做工作;
後來母親生了妹妹,王永慶每天放學後,還得扛一袋重達50斤重的飼料回家餵豬。

小學畢業後,由於家裏供不起他繼續上學,王永慶就在父親的茶田裏打雜。1931年,
年僅15歲的王永慶,在叔叔幫助下,在嘉義找到一家米店打工,管吃管住,月工資
40元。

王永慶邊幹活邊學習,每天關門後看老闆怎麼記賬、如何核算成本。他每晚睡覺時就
想一天所做過的事,並回想老闆的每個動作、每句話,就這樣在春節回家前,王永慶
就籌劃自己要開米店。1932年,他在父母親戚的支援下,帶著家裏湊足的200元和
兩個弟弟,到嘉義開米店。

經營米店,賺進並積累一些資金,他遂購進碾米設備,在嘉義建了一家碾米廠,但是
1941年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人實施「共進共販」,王永慶的碾米廠和米店都被迫
關門。

碾米廠和米店關門後,王永慶開過兩個磚廠,但因污染稻米等原因,被迫關門。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王永慶發現鄉下每戶人家養的雞、鴨、鵝,因糧食短缺沒有足夠
的食物,都骨瘦如柴故沒人願意收購。王永慶就試著用菜根和粗葉,再去碾米廠買些
碎米和稻殼,磨碎了混在一起餵鵝,結果成功了。

於是王永慶大量向農戶收購瘦鵝,集中飼養兩個月後,等成了有七、八斤重的肥鵝再
出售,結果發了一筆小財。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台灣重新回到了祖國懷抱;1946年初王永慶在嘉義車
站附近投資興建台灣最大的碾米廠。

1947年2月28日,二二八事件發生,國民政府加強在台灣軍事統治,對糧食等重要物
資嚴加控制,嚴禁越區運輸糧食;1947年3月11日,王永慶在運回了一車稻穀後被警
局以越區運糧的罪名,拘禁29天。出獄後決定放棄米生意。

此後,王永慶開始轉換經營起木材生意,初期由於缺乏經驗,落得血本無歸,幸好在
林姓友人的相助下,才得以度過難關,並從原來的木材買賣發展為收購原木與委託加
工經營業務。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全力建設台灣,木材價格飛漲,王永慶充分利用機會,迅速
發展,從一個小商人發展成為大商人。不過,這時候他也查覺到,繼續做木材生意的
風險和危機,所以開始積極準備把資金投入工業。

1953年,國民政府設立「經濟安全委員會」,負責擬定玻璃、紡織、人造纖維、塑膠
原料、水泥等建設計劃,並獲得美國政府答應援助5000萬美元用於建設。當時王永慶
想申請的項目都別人先給佔了,最後只剩下塑膠廠項目可選擇。

1954年,王永慶登記設立「台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這是「台塑集團」發跡的
開始。

從15歲就離鄉到到嘉義闖天下,王永慶連作夢都沒有料到自己竟然會創下每年營業
規模三兆元的「台塑集團」傳奇,自己也贏得「經營之神」的美譽。但這項市值目前
則縮水為1.7兆元。

台塑集團目前是王永慶與弟弟王永在兩支家族共同治理。

王永慶先後娶有三房妻室,元配郭月蘭沒有生育;二房廖嬌生有兩男三女,分別是
王文洋、王文祥、王貴雲、王雪齡與王雪紅。三房(即三娘)李寶珠則生有4女,
分別是王瑞華、王瑞瑜、王瑞惠與王瑞容。

王永慶弟弟王永在,比他小5歲,原任台塑集團副董事長,是陪伴王永慶時間最長的
事業搭檔,兄弟倆一靜一動,王永慶負責規劃事業的發展方向以及制度建立,王永在
則負責落實和執行,兩人的默契及信任難能可貴。

http://news.msn.com.tw/news1004357.aspx
Back to top
Guest






PostPosted: Thu Oct 16, 2008 1:41 pm    Post subject: Reply with quote

張明章 鰻魚飯

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的三房李寶珠,人稱「三娘」,雖然在集團內並未擔任任何職
務,但三娘的女兒們都位居集團要職,加上三娘一手掌管王永慶身邊大小事務,並照
料其生活起居,影響力無遠弗屆。和王永慶一樣注重養生,三娘平日會和球友相約打
高爾夫球,打完球會到第一飯店後方巷子裡的「魚心」餐廳,請認識了近20 年的老闆
張明章,替她準備現烤鰻魚飯。

魚心餐廳老闆張明章說,三娘個性爽朗,不拘小節,和女性球友一同前來時,張明章
會特別為她們準備包廂,非常隨和的三娘總是客氣地說:「我們人少,坐外面就好
了,這麼大的包廂留給別的客人坐。」

獲經營之神賞識
說起和王家的淵源,張明章回憶起早年自己所經營高檔日本料理餐廳「幸」的年代。
1979年到1981年是景氣最好的時期,當時股市有1萬多點的榮景,張明章在1976年
時就在中山北路六條通經營日本料理餐廳,從小跟著日本師傅學藝的張明章,曾受邀
到當時的台北市長李登輝官邸外燴,偶爾也會代煮日本料理,送到官邸內。

後來會跟三娘認識,是因為有次王永慶和三娘受李姓友人邀請,到龍潭附近的農場做
客,張明章也受李先生請託,帶了1位廚師南下到農場為王永慶外燴。廚藝受到肯定的
張明章在2度受邀,再次為王永慶烹調料理時,王永慶特別找他聊了1個小時,讓
張明章備感榮幸。

「當時李先生說,王董事長想跟我聊天,我忙完一進房間,就看到擺好的2張椅子,王
董背對著落地窗坐,問我是哪裡人,我回答『嘉義人』,王董就說,他16歲時也在嘉
義的米廠工作,挨家挨戶送米。當時很多家庭都喜歡他,因為他送米時會準備2條毛
巾,一條擦汗,一條擦米缸。而且,會把米缸剩下來的米先倒出來,裝進新米後,再
把舊米倒在最上層。」


赴日創獨門醬汁
「王董事長還問我,餐廳的經營狀況如何、店租多少錢、物料成本和人事開銷,讓我
印象深刻的是,他的頭腦非常好,反應很快,我回答1兩的價錢,他馬上算出1斤的價
格。」

「身為當時的台灣首富,王董願意撥時間跟我這種市井小民聊天,還非常關心市道與
一間小餐廳的營業狀況,也難怪王永慶會這麼成功、集團能經營得這麼龐大。」張明章
描述這段故事時,宛如昨日才發生,記憶猶新。

回台北後,張明章也有機會到台塑大樓14樓外燴,「三娘說,王董事長問過1片200元
黑鮪魚的價格,認為一口就吃掉200元,實在太浪費了,我們改吃其他魚好了。」
這也讓張明章對於首富家庭,仍然保有勤儉簡樸的門風,留下非常難忘的印象。

後來六條通沒落,張明章轉而投資其他生意失利,休息了2年,因緣際會到日本吃到
大排長龍的鰻魚飯,又興起回歸本業的念頭。「我透過日本友人拜託了好久,才讓我
留在廚房工作,幸好有日本料理的底子,雖然日本師傅不教製作醬汁的祕訣,但我觀
察進貨的物料和2年的學習,終於破解並研發出獨創的口味,再次創業。」

自建魚池保新鮮
魚心鰻魚飯好吃的祕訣在於「烤肉不烤皮」,不同於坊間以炭火慢烤的方式,張明章
引進日本流行已久的玻璃瓦斯爐,溫度可達1200~1400度,不會產生油煙,也能
減少有害物質的產生。以特製烤爐瞬間高溫烤出的鰻魚,魚皮仍保有豐富鮮嫩的
油脂,魚肉表層帶有微脆的口感,中間的肉質多汁軟嫩,一口鰻魚有3種口感。

值得一提的是,張明章在餐廳後方設有小型魚池,每周至少買3次的活鰻魚,放置在
配有冷氣管和自動換水系統的魚池中,17~18度的水溫,最適合鰻魚,類似水族箱的
功能加上隨時可代謝掉魚的排泄物,保持水池的清澈,才能應付當天要現宰現烤的大
量需求。用來自台東的香米,煮成軟硬適中,帶有香氣的米飯,加上以鰻魚骨熬製
5小時以上的獨門醬汁,果然成功贏得老饕們的青睞。

「日本人很愛吃鰻魚,尤其在炎炎夏季,他們還特別選了一天作為『鰻魚日』,非吃
鰻魚不可,因為鰻魚比起其他魚種,含有更豐富的維生素,日本人認為可以補充
元氣。」

張明章也推薦國人多吃鰻魚,「我們台灣養的鰻魚是全世界最棒的品質,連挑剔的
日本人,都大量向台灣進口,一年有82%外銷到日本,創造數十億的經濟價值,
可是我們國人自己卻很少吃,都被外國人買走了,好可惜。」

「即使不吃烤鰻魚,夏天也可以用大蒜燉鰻魚,補氣開胃,冬季則可燉十全鰻魚湯,
都是很好的料理,自己在家燉很方便。」

http://www.wretch.cc/blog/O701010/5426123
Back to top
Guest






PostPosted: Fri Oct 17, 2008 12:46 pm    Post subject: Reply with quote

海角七號的阿甘勝利法則 (1)

「海角七號看了沒?」這句話已經成為朋友間打招呼的問候語,這部笑中帶淚的國
片,就連碰上颱風夜,照樣大排長龍破紀錄,目前這部片的票房已超過《不能說的.
祕密》,在華語片中只輸給李安的《色.戒》。

「每天看到票房數字,就好像看到股票指數一樣緊張興奮,」人稱小魏導演的魏德聖
笑說;但如果台股指數真的能跟《海角七號》的票房一樣,那股民可要人人放鞭炮了。

小貓兩三隻到高票房
在電影節首映之後,曾經有一場戲院只有個位數的觀眾,但上映不到一個月後,票房
居然破億元,透過網路、口耳相傳的驚人力量,氣勢勝過好萊塢電影,連魏德聖都大
感意外,「這或許是奇蹟吧,我知道會有票房,只是沒想到,這麼快就接近目標。」

「總算,有人願意相信我了。」魏德聖欣慰的微笑,這部輔導金五百萬元、製作成本
五千萬元的電影,他從恆春帶了回來,籌資困難的窘境,他毅然舉債三千萬元,如此
瘋狂行徑,猶如片中那份傳遞逐夢的勇氣,「你對夢想敢賭多少,你就贏多少。」現
實中,朋友替他不捨,佩服他的執著與傻勁,魏德聖戲劇性暴紅,他成為許多人心
中,不折不扣的「阿甘導演」。

「我只是在執行一個信念,為什麼大家都覺得我很傻?」魏德聖說,自己很清楚自己
在做什麼,「這是我最能發揮的領域,如果我自己都不冒險,那誰願意投資我?」他
大膽冒險,努力實踐,只想證明「我真的並不差」。

過去十年來,每年的台灣電影票房市場占有率,從未超過整個台灣市場的三%,二○○一年
還曾創下市占率僅○.二%這種近乎「抱零蛋」的紀錄,二○○七年票房雖達七%的成長
率,但,整體而言,國片非常低迷,因此,國片一年的產量,不超過十部。

夾縫中求生韌性驚人
投入電影這行業,多數人玩個兩年就陣亡了,導演李志薔形容,「小魏的企圖心旺
盛,但運氣特別不好,他特能挨餓,經常以泡麵、麵包度日,真的不行了,就去
7-11、餐廳端盤子打工,每次都做幾月就溜了,原因是又有朋友拍片了,或者想寫
劇本。」這些年來,魏德聖夾縫中求生,韌性驚人。

入行十五年,他形容自己際遇,「有才氣而無財氣,有骨氣而無運氣,有堅持有理
想,卻常常與機會失之交臂,與成功擦肩而過,在朋友眼中,我就像是集倒楣、失意
於一身的人。」他苦笑的說。

魏德聖台南出身,當年讀遠東工專電機科時,抱持著「五專玩五年」的心情,對未來
沒想法,「還好男生先當兵,有兩年可以緩衝。」受到讀世新的同袍影響,他到MTV
看了一部《四海兄弟》,自此點燃了對電影的憧憬。

「作我們這行的,家人多半很反對。」但,他第一次,對未來明確,退伍後,決心留
在台北,朝電影界學習,但非本科又沒門路,投出去的履歷,總是石沉大海。

為了維持生計,他賣過納骨塔、送過保單、倉儲管理,還到《賽鴿》雜誌拉廣告,直
到發現報上刊登「電視演員訓練班」,他興致勃勃的報名,「別人在那邊是想當演
員,我是一直在等拍片的機會。有次課堂上,剛好講課的老師唐導(唐振瑜)籌備連
續劇要開拍,需要人手,我立刻自告奮勇。」

在唐導演眼中,「小魏充滿熱情、做事認真,而重要的是,他非常有心想學。」於
是,魏德聖總算替自己爭取到第一張機會入場券,只不過,就像玩大富翁遊戲般,抽
到機會卡,還會遇到命運卡。

http://news.pchome.com.tw/magazine/report/po/ubnweekly/281/2/122253120067641005001.htm
Back to top
Guest






PostPosted: Fri Oct 17, 2008 12:51 pm    Post subject: Reply with quote

海角七號的阿甘勝利法則 (2)

在唐導那兒工作的歲月,魏德聖經常一人分飾多角,「我曾作過攝影助理、場務、道
具,也當過金鰲勳導演《傲空神鷹》劇組的助理場記,不過也開始認為,我不適合朝
技術面發展。」魏德聖開始嘗試寫劇本,而《賣冰的兒子》獲得了優良劇本獎,他謙
虛的說,「我很幸運,後來敢冒險,是因為一直都有嘗到甜頭。」

魏德聖的才華受到楊德昌導演的賞識,他被拉拔成為《麻將》的副導時,「我開始接
觸國際級的大師,像是杜篤之等等,那時候,我心裡真虛。」一開始,他顯得畏縮,
「像老鼠一樣,聲音都擺在汗衫領口裡。」

「楊導對我來說影響很深。」在跟著楊德昌學習的日子裡,他聽到楊導說「要開發自
己的腦袋,不要去學別人的模式,從自己身上找到自己的潛質。」這是他記憶最深刻
的話。如今,當眾人讚揚魏德聖手繪的分鏡圖,神速又漂亮時,想當年他可是下過不
少苦工自學。

一九九六年,他首度執導的電影《七月天》,在影壇上初露光芒,但,也是背債的開
端。接下來幾年,剛成家扛著新居房貸,又碰上電影圈更不景氣,三十五歲那年,他
失業了半年,每天提著電腦,從中和騎車到公館,窩在喧嘩嘈雜的小咖啡館,寫著不
知未來的劇本,他形容自己的茫然,「比起剛入行的那七、八年,還在摸索方向,沒
有著力點的痛苦,後期是明明有力量,卻像是坐困牢籠般。」


網路募款不成停三年
就是不甘心轉行,他繼續在電影圈載浮載沉,也陸續接到案子,包括陳國富導演的
《雙瞳》,讓他見識到國外製作水準和資源,同時也積極醞釀下一部,描寫「霧社事
件主角莫那魯道」為背景的史詩電影《賽德克‧巴萊》,二○○四年,為了籌措資金,
他不知奔走多少單位,總碰了一鼻子灰,「因為我沒有作品,無法說服投資者。」

「為什麼不給我機會,就信我一次。」挾著不認輸的情緒,魏德聖花了二百五十萬
元,拍了五分鐘場面磅礡的預告片,精緻程度甚至讓國外影展誤以為是部即將上映的
電影,他在網路上發動募款,只募到四十幾萬元,最後全數捐給慈善機構,等了兩
年,依舊乏人問津。

「《賽德克》之後,我真正停頓了,有三年吧,中間曾接拍《求婚事務所》的單元
劇,講雙胞胎,鈕承澤飾演男主角,找我幫他導戲。」

後來終於給他拍到了「奇蹟式」的《海角七號》,拿到輔導金,資金、贊助協力商,
樣樣都具備後,他也有狀況不斷的慘痛經驗。「去年,《海角七號》開拍,因為想趕
上春吶,我提前先作業,但,萬萬沒想到,會遇上那麼多事。」魏德聖形容,當中有
四個月,是他有生以來最難熬的日子,先是願意合作的片廠打算投入八百萬元,卻因
為發生火災,自顧不暇,但還是義氣相挺,只好改為技術面資助;接著他又碰到協力
商反悔、跳票,魏德聖當時錯愕不已,「我已經花了四、五百萬元,停拍要對不起多
少人,頭已經洗了,我沒路可退。」他回想當時,「痛苦到,我差一點想要跳樓。」


苦撐拍《海》片逆轉勝
打落牙齒和血吞,魏德聖就是用這種決心拍《海角七號》,為了對劇組的承諾,也是
為了展現和證明自己的能力,他想告訴所有的人,他的夢並不傻也絕非幻影,這部片
子絕對有賣點。

所幸,奇蹟真的發生了。電影上映至今,票房開出紅盤,他每天緊湊的宣傳行程,從
早上咬下第一口大亨堡開始,不厭其煩的回覆所有電影相關問題,晚上,下了訪談節
目,在計程車裡,忘了飢腸轆轆,卻記得向身旁副導叮嚀,「明天開始跑校園,我們
多拷貝電影幕後的光碟,分送給學校,請他們幫忙宣傳,」為了票房,他還在努力
衝,仍在奮戰,等待下一次機會;同時也力挺其他的國片夥伴,也為《冏男孩》站台
宣傳。


機會來了讓夢想更大
「窮的日子不可怕,最怕的是,當你需要戰友並肩作戰時,他們卻離開了。」魏德聖
渴望得到支持,畢竟創作是條孤獨的路,「不是沒想過轉行,只是我明知,我在這可
以發揮到一百分,放棄不是很可惜嗎?」他謙虛的形容自己只會「單一思考」,堅信
過程中多累積經驗值,力量就會愈大。接下來,他預計籌拍未實現的《賽德克.
巴萊》,「票房愈高,只會讓夢想更大,」魏德聖毫不畏懼,反而信心滿滿,
「我清楚要做什麼,目標很明確,以前缺乏機會,但,現在機會來了,更不該退縮。」

他並非只知勇敢冒險,他也清楚實踐夢想的方法,籌措資金得訂定一套贊助的方法,
而電影收益部分,「以商業思考的最大現實是,所謂的賺錢是要達到每年一三○%以上
的回收才算數,」所以,魏德聖希望透過結合企業品牌、音樂市場、日本市場、大陸
市場、企畫擴張收視族群的年齡層,「一定要來個面面俱到,運作成一部真正高票
房、高收益的電影。」

他笑說,「我會把大家都拖下水,拖下水不代表是壞事,大家一起來寫歷史,為這個
年代,產生一個記憶吧。」(非凡新聞周刊128期)

http://news.pchome.com.tw/magazine/report/po/ubnweekly/281/5/122253120067641005001.htm
Back to top
Guest






PostPosted: Fri Oct 17, 2008 1:03 pm    Post subject: Reply with quote

田中千繪帶著勇氣遠行
張老師月刊 │ 2008-09-28 
文=陳健瑜.

「啊,妳……妳是田中千繪嗎?」台北捷運上,田中千繪正與經紀人閒聊著「海角七
號」近來竄紅的「茂伯」話題,沒想到自己也被眼尖的影迷認了出來。「咦,帽沿已
經壓得很低了,這樣也認得出來啊。」她又驚又喜,那位剛拿到電影CD套票的小女生
也興奮得直喊lucky。看似明星與影迷的短暫相逢,卻給田中千繪滿滿的感動。

自從「海角七號」8月22日上映以來,台灣各大影城就紛紛颳起海角旋風。票房亮眼、
話題十足,讓該片的導演、演員和周邊商品都成為媒體注目的焦點。飾演女主角友子
的田中千繪也在台灣初嘗走紅滋味,不僅常在街上被熱情影迷攔下,她的中文部落格
每天都湧進破萬的瀏覽人次。「我看每個人給我的留言,快哭了。」她自嘲哭點很
低,拍完這部電影,眼淚已經沒有了。

遊子的孤單,是很難對別人訴說的。
兩年多前,田中千繪隻身來台灣的第一天,她就哭了。人總是在飢餓寒冷時特別容易
感覺孤單,如果又是身處異鄉的話,莫名的鄉愁襲上心頭,惹來的惆悵是會把淚水逼
出來的。「來台灣之前,我只學過一點點的中文,沒辦法說出完整的句子。我餓了,
想去買東西吃,可是店員完全聽不懂我在講什麼;我發音很不標準,買不到吃的,只
好回飯店吃媽媽為我準備的餅乾,然後,眼淚就掉下來。」回想過去,明明是難過的
情境,此刻卻覺得十分有趣。「妳是去哪一種店呢?」「客家餐館,哈!」一陣笑聲
爆開來,田中千繪連忙解釋,當時的她,是真的很想吃客家菜啊!「之前來台拍戲
時,朋友曾經帶我吃過一次客家菜,真的很好吃,所以我心想一定要再去吃一次,可
是就……。」在陌生的環境,沒了熟悉的保護,從小到大都沒離開過家人的她,第一次
發現孤單是種很難說出口的情緒。


爸,我拍的電影得獎了。
「可是我不能回頭看,一定要繼續向前走。」十六歲就在日本出道,陸續接演過多部
連續劇和電影,雖然已經是演員了,卻始終覺得距離夢想還是好遙遠。「如果我留在
日本,當然是最安全的選擇,但是安全的人生受到太多保護,我想挑戰不一樣的世
界。」2005年參與「頭文字D」的演出後,感受到不同於日本的拍片環境,熱絡溫暖
的氛圍感染了她,便下定決心要到華人電影圈尋夢,而第一步就是到台灣學中文。

「可是,我爸爸認為一個沒有離開過日本的女孩子,怎麼可能在台灣工作?怎麼可能
有發展?他攔我,不希望我來。」千繪的父親田中東尼是日本知名的彩妝大師,捨不
得女兒「一個女生,離家這麼遠,來這裡工作又這麼辛苦」,一度強烈反對。「我很
傷心,心中敬愛的父親竟然懷疑我!但也是因為這樣,我一定要做給他看。」她堅定
地表示,當時雖然不知道誰會相信她的夢想,也要相信自己的心意,所以當「海角七
號」獲得「東京海洋影展」的首獎肯定時,激動湧出的淚水是感謝,也是證明。
「終於有點成績讓爸媽看了。」在家人的微笑裡,她這回找到「留下來」的力量。

戲已經殺青了,友子還在我身上,那我怎麼辦?
原本經紀公司只給田中千繪八個月的時間在台灣闖闖看,接演「海角七號」之前,
日本已經有工作下來,她的行李也已經寄運回國。「感覺是台灣要把我留下來。」
第一次聽導演講解劇情,她渾身起雞皮疙瘩,友子的剛烈強悍她想挑戰,遊子的寂寞
心事她懂,跨國的戀情也美得令她嚮往。

劇本裡的愛情讓田中千繪深深動容。「兩人相處的心,一定是跨越國界的!」回到現
實生活,如果在異國的漂泊裡,遇上對的人,她也會和戲裡的主角一樣,勇敢去追;
但是如果碰上的是背叛或遺棄呢?「遺憾的愛情啊!」她緩緩地表示,也許就成為
一個沉默的女人,無聲地離開吧!「如果有遺憾,不會強求,不要去打擾他的人生。」
她認真地想了想,覺得自己比較像是電影裡的老友子。

也許是入戲太深,電影殺青後,她花了一段時間才把故事慢慢放掉。「有時候覺得自
己所有的靈魂都給了這個角色,可是她實在太凶,常常在生氣,而且還要打人!演完
戲,我回家照鏡子,覺得鏡子裡的人不是田中千繪,而是友子,天啊,戲已經殺青
了,友子還在我身上,那我怎麼辦?」她露出驚訝的表情,深怕自己一不小心就友子
上身。


拘束不見了,心也放開了。
「遇到討厭的事,也會這樣發脾氣嗎?」她急忙搖頭澄清,靦腆地笑說:「不行,
友子太直接了,不高興就發飆;我的個性很溫和的,可是我發現最近很多人不敢跟
我一起喝酒,就算喝也不坐我旁邊。」看來電影裡她突然起身呼張魁巴掌的那一幕,
確實嚇到不少人,唉呀,別怕,據說那是田中千繪生平首度「巴」人呢!不過,如此
凶狠地對待一位「人類」,到底是什麼感覺呢?「痛快!」她爽快地回答,笑聲在空
氣裡迴盪了好幾秒。

「我以前不敢這麼大哭大笑的。」她說這是台灣讓她最自在的地方,不同於日本的
人際相處,不用過分擔心自己的表情動作是否「失禮」,拘束不見了,心也放開了。
「這裡的人很自由,想大笑就大笑,很棒。」她享受著「國境之南」的悠閒,也很愛
與台灣的資深演員聊天抬槓,唯一的煩惱是「台語聽嘸」。

「他們很照顧我,為了讓我聽懂他們在講什麼,都會刻意說國語,可是,一聊到開心
的事,他們就忘了,台語一句接一句……。」雖然聽不懂,但是見到大夥笑個不停,
她也讓自己微笑得很愉快。

「如果你自己都不投資自己,別人怎麼會敢投資妳?」這是魏德聖導演跟田中千繪說
的話,而她很慶幸當時有勇氣遠行。

http://news.pchome.com.tw/magazine/report/li/minE/277/2/122253120008369029005.htm
Back to top
Guest






PostPosted: Thu Oct 23, 2008 12:50 pm    Post subject: Reply with quote

《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彭蒙惠(Doris Brougham)

她可能是《Cheers》雜誌採訪過年紀最大的人物,但同時也是活力充沛到最讓記者傻
眼的人物。電梯門一開,她領著年輕夥伴們又唱又跳熱情歡迎,完全無法令人連結到
她的實際年齡──82歲。

  是的,82歲。《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彭蒙惠(Doris Brougham)今年來華宣教
正好屆滿60年。她把一甲子時間全奉獻給異鄉,連父親過世都沒有回家奔喪。母親捎
信給當時正準備從香港到台灣的彭蒙惠:“ 你不要回來,按照原訂的計劃去福爾摩沙。
”這一去,她在台灣的故事寫到今天,仍在繼續。

  她先到花蓮傳教,因為靈機一動,想利用電台傳福音,開始接觸廣播。46年前,
有感於許多年輕人因為英文不好,失去國際交流的機會,她創辦《空中英語教室》,
生動活潑的內容立即掀起風潮。半世紀來,這個英語大教室造就的學生不計其數。

  56歲學潛水、60歲學電腦,彭蒙惠對世界始終充滿好奇。即將推出的網站新服務
“Cyber Village”(虛擬村落),提供角色扮演、交友社群跟語言學習的功能,讓人跌破
眼鏡,竟然是出自她的點子。

  你為人生迷惘嗎?看看彭蒙惠。

  文/盧智芳 攝影/黃建賓

  《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彭蒙惠(Doris Brougham)

  每個人對人生都會有懷疑,但看你的承諾(commitment)有多少。現在的年輕人
比較不願意承諾,總是說“我不一定啊,也許啊,我試試看……”很難決定“好,我就這
樣做。”

  你問我的決心從哪裡來?我想社會跟家庭教育都有關係。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
國很多年輕人到各地幫忙,因為日本、中國、非洲……,很多地方需要。

  我們家裡人很多,8個小孩,每個小孩都不一樣,特別我又在中間排第6。但我爸
媽一直讓我知道“我們很愛你,你很特別。”到教會,《聖經》裡也說“神愛每一個人”,
讓我對自己有信心,有安全感。

  12歲的時候在暑期夏令營,牧師問:“有沒有人願意去中國大陸幫忙?”好,我舉
手。我知道這是我要做的事,以後就開始慢慢選擇。其實我常常有喜歡的對象,但是
會想:“我要去大陸,他不要去大陸”,不要再給自己麻煩,以後心痛,就不要建立這樣
的關係。

  全力以赴就對了

  有些事你先做了第一次,下一次就更容易,後來慢慢變成習慣。像第一次給別人
自己喜歡的東西很難,但是給了以後,下一次就比較容易。

  15歲時,紐約的伊斯特曼音樂學院要給我全額獎學金,但是到紐約4年學音樂,
跟我要做的事沒什麼關係,所以我決定放棄,去學能裝備自己的東西。我到聖經學院
學兒童教育,到華盛頓大學學遠東課程,也學了一點國語。

  我也曾經懷疑自己想的對不對,就看《聖經》。打開看到這段話:“你求我,我就
將列國賜你為產業,將地極賜你為田產。”對,上帝要我去幫全世界的人,不是只要我
做我自己喜歡的東西,我願意。

  我的父母很瞭解,但是我走的時候,他們很捨不得,媽媽一直哭,因為我一走就
是7年(編按:當時協同會規定海外傳福音一定要滿7年才能申請回國)。太遠了,她怕
我回不來。一個21歲的女孩來中國可以做什麼?我也不知道,就來了。

  我從來沒有離開家過,當時又沒有電視,來了以後對每件事都很驚訝。人家看到
你白皮膚高鼻子,像在動物園裡看動物,還有小孩子看到我就“哇……”大哭(笑)。

  但多半時間我都非常積極,我從來不後悔。我答應的事一定要做。現在很多人
結婚了又離婚,人家說“妳沒有結婚”,我會說“是,我也沒有離婚。”我想就算結的婚
不好,我也不會離婚,因為已經答應了,“Just do the best.”(全力以赴就對了),
做你該做的事。

  後來共產黨來了,我從安慶到上海,再從上海到香港、到台灣。好多次我把所有
東西都丟掉,在台灣還有小偷把我的背包偷走,裡面有一個我媽媽過世以後留給我的
戒指。我從此就什麼都沒有了。

  幾年前納莉颱風水災,我們損失很大,大家以為我會很難過,我說:“沒關係,就
再來一次吧,我們還活著。”

  我一生什麼都沒有,像這衣服、項鍊(指著自己身上)都是人家給我的,但是我很
快樂。我並不需要什麼,一切都很好,“You don't need a lot of money to be happy.”
(你不需要有很多錢才會快樂)。

  需要什麼就做什麼

  1960年,我剛開始做廣播,剛好我哥哥在美國政府工作,告訴我可以去越南替美
國政府做事,加班的話一個月有2千美元。我想,很好,那我可以把1千塊給台灣的電
台,大家不用這麼辛苦。但是心裡有一個聲音,神對我說:“我不是叫妳來這裡為我賺
錢。”

  如果那時候去了,就不會有這裡的一切,現在不知道我在做什麼,所以我感覺神
很奇妙。

  這個社會需要什麼,我就做什麼,角色從來沒有改變。後來我做Studio Classroom
(空中英語教室),我們教很多principle(道理),不教slam(俚語),我不要教粗俗不好
聽的話。我要教人家應該學到的東西,“You should be proud of your English.”
(你應該以你的英語為傲)。

  活著就該為世界創造不同

  一開始,常常發不出薪水,我都是最後拿,因為別人有家庭,我是單身。蓋大直
這棟房子時,最後還差1千美元,我到美國募款,去了《時代》雜誌 (TIME)拜訪創辦人
Henry Luce,到了,看到大樓很大,很怕,不知道要說什麼。當時我在台北有個電台
節目,每次從美國進口唱片,每首歌都要檢查,一個月後才送出來。但我們是個每天
播放的節目,這樣怎麼做?有人介紹我去華盛頓D.C.的五角大廈找一個人,請他幫忙
以“外交包裹”的方式寄到美軍顧問團,唱片就不用經過檢查,直接到電台,我也去了。

  做這些事膽子很大,因為我有belief(信仰),為我自己,我不會這樣做(編按:
當時彭蒙惠的年齡才30出頭)。

  現在做《空中英語教室》,剛好夠用就可以了,因為我們還是要發薪水。但若是
多了一點錢,就拿來幫忙別人。為什麼要辦“彭蒙惠獎學金”?因為很多人沒有錢也沒有
家。我們每年大概給200萬獎學金,每一年都超出預算。

  如果要我給年輕人一句話,我會說,活著要有方向,“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為世界創造不同)。你不在的時候,你要留下什麼?

  只為自己做事很無聊,“Think bigger than yourself.”(不要只想你自己),我們
活著,才有意思。

  彭蒙惠

  1926年8月5日出生於美國西雅圖。1936年受洗為基督徒,12歲即立志要向華人
地區傳佈福音。1947年加入海外宣教組織協同會,1948年抵達中國上海,3年後轉往
台灣。 1962年成立《空中英語教室》(Studio Classroom),半世紀來造福無數學
子。2002年,彭蒙惠獲前總統陳水扁頒贈“紫色大綬景星勳章”,並成為首批獲得中華
民國外僑永久居留證的外國人。

  ◎文章連結:

  www.cheers.com.tw/doc/page.jspx?id=40288ab21bfdcf68011c1c0072b47b98
Back to top
Guest






PostPosted: Tue Apr 21, 2009 3:22 pm    Post subject: Reply with quote

轉貼【李嘉誠】

李嘉誠的名字相信不會有香港人感到陌生,尤其在這幾年他的業務發展遍及全世界,使
長江實業和和黃集團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企業,李嘉誠的名字更是響亮。他不但屢被國
際性雜誌選為全亞洲最具影響力的人物,近月更更上一層樓成為全球華人首富。說他是
全球傑出華人自然是當之無愧。

有記者訪問他建立商業王國的成功的祕訣。他說:「因為我勤力,我慳儉,有毅力。我
肯求知,建立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不過三這兩語,但其實這些能力都是從他年輕時
經歷的逆境鍛鍊出來的。

李嘉誠出生於潮州。一九三八年,他正在讀初中,但為了逃離戰火,一年後,他跟著爸
爸來港謀生。

受到父親是知識分子的影響,李嘉誠自小喜歡看書。即使來到香港,他仍堅持半工讀。
他回憶說:「人家求學,我就要搶學問。」

他十三歲那年,父親患上肺病,他即時到處查看書本尋找醫治方法,但父親始終不治。
臨終前一日,父親問李嘉誠可有甚麼話要說,自信的李嘉誠安慰父親說:「我們一家
人,一定生活得好好。」即使是六十年後的憶及父親,李嘉誠仍不禁眼泛淚光。

及後,李嘉誠當上推銷員,一邊進修一邊掙錢養身在潮州的家人,一天工作十六至二十
小時,四處發掘新客戶,到晚上還要跑到工廠視察「跟單」。由於工作盡責勤奮,他的
營業額是全公司之冠,獲發的年終花紅是第二位的七倍!「我表面謙虛,其實好驕傲,
見到人家求學,日日保持現狀,而自己就一直爬上去。所以當我做生意時,就警惕自
己:如困繼續有驕傲的心,遲早一定撞板。」他說。

經過幾年當推銷員的訓練,李嘉誠已具備了自己創業的能力,終於在一九五二年,他開
設塑膠廠,取名長江。「不要嫌棄細小河流,河水匯流,才可以成為長江。要不停吸收
新知識,留意世界經濟和政治形勢,甚至要稍為跑在社會之前。」五十年代初創業,正
值香港工業起步,有大批廉價勞工,但由於資金不足,因此不論推銷、設計等都必須親
力親為。一日,李嘉誠閱讀一份外國雜誌,他留意到一部製造塑膠樽機器,可造出較優
質而又適合香港市場的產品。由於當時香港沒有這種機器,而到外國訂購又價錢又昂
貴,於是李嘉誠自行研究製造機器,因此在短時間內賺了幾萬元。因此時至今天,
李嘉誠仍注重閱讀書籍和雜誌。遇到好文章,他的下屬必定把它譯成中文讓他閱讀。

除了勤奮,居安思危亦是李嘉誠的成功之道。「沒有一樣事情會無止境地好,同樣道
理,沒有一個行業會一直好下去。」因此,他在七十年代香港工業式微前,毅然結束塑
膠工廠生意,改為投資地產。他的資金運用穩健保守,從不問銀行借貸。「做生意似划
艇,我一定想:「有沒有足夠氣力由A去到B?又想:有氣力划回來嗎?」由於一向作
風穩健,因此資金充足,再加上眼光獨到,看準即使中國收回香港決非香港末日,因此
乘六七暴動、投資者信心盡失之際大量買地。

結果到了七十年,香港人口激增,由戰後的六十多萬增至四百多萬,房屋需求劇增。長
實賺了很多錢,在七二年成為上市公司。到七十年代中,長實擊敗置地投得地鐵公司一
塊位於中環的地皮。李嘉誠當時接受訪問,說到營商多年最自豪的事時,他說不是擊敗
置地,而是「我有好多合作夥伴,合作後仍有來往。譬如投得地鐵公司那塊地皮是因為
知道地鐵公司需要現金。……..你要首先想對方的利益:點解要同你合作?你要說服他
跟自己合作都有賺。」

對於人事管理,李嘉誠有自己一套看法。「管理一間大公司,你不可以樣樣事情都自己
落腳做,首先要令到員工有歸屬感,令到他們安心工作,那麼,你就首先令到他們鍾意
你。」

七十年代,李嘉誠為了發展海外業務,因此計劃一連串的收購行動。到八十年代,由於
具有長遠的發展藍圖取得匯豐銀行的信任,他以優惠價成功收購和黃,為日後港口業務
奠下發展基礎。

六四事件之後,李嘉誠雖然感到十分傷心失望,但在不少港資企業紛紛遷冊之際,他仍
堅持繼續大量在香港投資,為香港和中國注入信心。但為了確保公司的持續發展,他積
極拓展海外市場。和黃發展海外港口業務,由英國開始推展至歐洲德國和美洲。至今,
和黃不但擁全英最大的港口,同時在全球有八十個泊位。除了港口業務,李嘉誠亦看準
中東石油危機這個機會,收購赫斯基石油公司。經多年努力,該公司不但轉虧為盈,在
九八年更成為和黃七項業務中三個有溢利增長的業務的其中之一。

李嘉誠另一成功要素是他決策快,開會快,坐言起行。「我開會好快,四十五分鐘。其
實是要大家做『家課』。當你提出困難時,唔該你提出解決方法,然後告訴我哪一個解
決方法是最好。」他又說了一個比喻:「我是雜牌軍總司令,唔通我『喳』機關槍會好
得過那個『喳』機關槍的嗎?唔通我可以叻過那個炮兵手嗎?總司令懂得指揮就可以
了。」兩個兒子李澤鉅、李澤楷讀中學時,李喜誠己帶他們返公司開會議。「帶他們到
公司開會,目的不是教他們做生意,而是教他:做生意不是簡單的事情,要花好多心
血,開好多會議,才能成事。」

提到培育一對兒子,李嘉誠亦極有體會。「一個富家子弟是一溫室成長的植物,根一定
不強壯。若你再放縱他,他一生都會辛苦。有任何打擊或逆境,他沒能力應付。我不是
說自己好叻,但我這棵樹仔,是在沙地裏長出來的樹。要拔起它,你話幾難呢?」因此
他一直都有磨練自己一對兒子。李澤鉅年幼時,李嘉誠帶他到報紙檔口,看一個邊賣報
紙邊做功課的小女孩,要他了解自己以外的世界。每逢星期日,三父子必定出海暢泳。
上水後,李嘉誠常帶著古書,解釋給兒子們聽。「到今日他們亦未必看得懂,但那些是
中國人最寶貴的經驗和做人宗旨。」

一對兒子在美國留學,李嘉誠一直不肯給他們買汽車來鍛煉他們,直到有一次,李嘉誠
到外國探望讀大學的兒子。那日,天下著大雨,他遠遠看見一個年輕人揹著大背囊,踏
著單車,在車輛之間穿插。李嘉誠心想:「咁危險0既!」定睛一看,嚇見那人正是小
兒子澤楷。至此他才肯給兒子買汽車。

李嘉誠經過近六十年的奮鬥,李嘉誠擁有事業、財富,那他是怎樣看金錢呢?他的夢想
又是甚麼呢?

李嘉誠說:「五七年、五八年,我賺了好多錢,那年,我好快樂。」一年後,快樂換來
迷惘,他想:「有了金錢,人生就是否可以好快樂呢?」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思,他終於
想通了。「當你賺到錢,到有機會時,就要用錢,賺錢才有意義。」一直以來,李嘉誠
都堅守「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的賺錢原則。

對於夢想,他說:「如困當我們想到人生只是短短一程,那麼,就希望可以花多一點時
間,盡量多做一點事情,希望可以在世上播下良好的種籽。」為了彌補自己幼年失學和
年幼喪父的遺憾,李嘉誠特別熱心醫療和教育的事務。除了大力捐款之外,在一九八一
年開始,著手籌辦汕頭大學,為自己的家鄉做一點事。二十年來,李嘉誠給汕頭大學的
捐款達到十二億港元,而汕大每年一億二千萬人民幣有七由李嘉誠支付。除了出錢外,
對於汕大的事務更是積極參與,不但出席每一次校務會議,有一次在會議途中更不支暈
倒。為了提昇汕大在教育和醫療方面的質素,李嘉誠請來也是潮州同鄉的港大前校長黃
麗松擔任汕大校董會主席,並拼命爭取讓汕大成為博士點,使汕大有更好的師資。雖然
教育部門有規定一所大學必須在收取碩士生至少八年才有資格成為博士點,但由於李嘉
誠不肯妥協、熱烈爭取,經過嚴格的評審,終於汕大成為第一間開始收取碩士生後四年
就能收博士生的大學。汕大的附屬第一醫院更被評定為最優秀一百間醫院之一。

踏入七十高齡,李嘉誠可有想過退休呢?原來他打算來辭去長實董事總經理一職,只保
留長實主席一職,放下部分職責,花多些時間實現他的夢想,參與教育和增加醫療服
務。「你叫我放假,每日打四個鐘高爾夫球,我會好享受,但打足一年,就會好
悶。………如困你要到用錢時,才去賺錢,那就不能夠成就事情了。」

最後,李嘉誠透露了他的一個小小心願:他希望到一處不被其他人認出自己是
「李超人」的地方穿著短褲波鞋,吃著雪糕,和兩個兒子行山………

http://bps.hkcampus.net/~bps-cwh/people/lee.htm
Back to top
Guest






PostPosted: Sat May 09, 2009 6:43 pm    Post subject: Reply with quote

楊惠珊 一生癡愛給了張毅和琉璃
記者陶福媛、鄭朝陽專訪
May 09, 2009

一尊透明淨白的琉璃觀音,靜靜佇立在「琉璃工房」天母藝廊的正中央,安靜沉穩、
不沾俗塵。儘管窗外車來人往、熙攘喧鬧,琉璃觀音顧自拈花微笑,一派安詳。

「這樣的觀音佛像,差不多一個月就做好一尊。」工房女主人楊惠珊說,22年來,
不包括修壞和不小心打破的,共雕塑出384尊。

眼前的楊惠珊,除了一副黑框眼鏡和一抹慣用的深色口紅,幾近素顏;黑白混搭的穿著
色調,讓頭頂的華髮更顯而易見,「我從不在乎年齡,所以不染頭髮的。」這位在七、
八十年代家喻戶曉的電影演員,早已洗盡鉛華,成功轉型為琉璃藝術創作家。

楊惠珊1975年入行從影,作品近140部,平均每年演出超過十部電影,產量驚人,而
她的敬業態度磨練出精湛的演技,更兩度勇奪金馬獎和亞太影展影后,把她推向演藝生
涯的顛峰。

1986年,楊惠珊和使君有婦的張毅從「演員與導演」變成一對戀人。兩人告別電影,
投入全然陌生的琉璃創作。

「人生兩度都從零開始,我用全心投入證明自己。」很少有機會回顧這段來時路,楊惠珊
停頓了幾秒鐘,簡要整理自己人生的上半場。

楊惠珊拍電影走紅,「我最高紀錄同時軋十一部電影,一年拍廿二部。」說完這些數
字,她不禁笑說:「套一句流行話:我不在片場,就是在前往片場的路上。」

為了軋戲,楊惠珊一個拍戲周期可以六到十天不沾床,有時在車上打個盹,有時就地
在墳場(取景的片場)打地舖,張毅回憶:「她的眼睛竟沒有血絲,真是祖師爺賞飯
吃。」

每次楊惠珊接受訪問,張毅總是陪在身邊。兩人的後半生幾乎是重疊的,他們是彼此的
影子。

張毅說,那年是在攝氏38度高溫的盛夏拍《玉卿嫂》,台中霧峰片場的荔枝爛得滿地
都是,卻要拍農曆過年烤火取暖的場景,「我們每個人的背都溼透了,她的臉上卻沒有
汗。」張毅眼中的楊惠珊是如許特別,天生的好演員,連體質、毅力都過人。

在楊惠珊看來,當年拍電影的投入,是抓住得來不易的機會。她說,從影之前,沒機會,
也沒資源學會表演,因此從第一部電影開始,每一次演出,她總是全心投入、吸取經驗,
「一百四十部電影就像一百四十堂大學電影課般,彌補我專業的不足。」

22年前轉行做琉璃藝術,這是一條別人想也不敢想的陌生道路,楊惠珊又在沒有任何
專業背景的情況下一頭栽入。她曾經債台高築數千萬元,如今「琉璃工房」在美國、
亞洲、歐洲等地擁有60幾個據點,作品獲得多座國際知名博物館收藏,一句「苦盡甘來」
仍嫌輕描淡寫。

「正因為不可知,也就不知道怕。」某個程度來說,楊惠珊是個天生樂觀派,創業之初,
不知道技術那麼難,也不知要花那麼多錢,只有初生之犢的勇氣,搞定一件件麻煩事,
「回到最單純的狀態,不會的就學,這樣就不會給自己設那麼多難關,挫自己的信心。」
她說。

此外,專心和興趣也是帶領楊惠珊開創琉璃世界的兩大關鍵。

時光回到當年鶯歌的琉璃工房剛成立時,楊惠珊早上四點半就起床聽「空中英語教室」
練英語,為作品走向國際做準備;六點一定到工廠創作,忙到午夜十二點才下班。「實
在太喜歡了,沒做完的作品就帶回家繼續做。」她說,因為喜歡,給了她全心投入的情
感和力量,「所以,清晨四點多又起床,並不覺得累。」

楊惠姍笑說,好體力應該拜小時候家境不佳之賜。為了省下買公車票的錢,楊惠珊從小
學到高中都花兩小時走路上學,來回四小時的路程。聽來辛苦,她另有體會:「我就是
很專心地把路走完,什麼都沒想。」

心無旁鶩、專心做好一件事,內心自然安定、愉悅;想多了反而會自怨自艾。手中塑出
多樣觀音像的楊惠珊微笑說:「這就是修行。」

琉璃如同電影讓楊惠珊再次揚名國際,也教她許多人生功課。她的代表作「千手觀音」,
在幾近完成時,卻在九二一大地震中碎裂一地,四個月不眠不休的心血在數秒之內全毀。
她沒掉一滴眼淚,「這是上天覺得我做不夠好,要我重來。」

她總是在考驗中尋得安慰。收拾碎片,楊惠珊同時在工作室、家裡各塑一尊千手觀音,
日以繼夜蹲坐著工作,血液循環不佳,「兩條腿腫得像象腿。」

一年後,兩尊更壯觀、細緻的千手觀音,將楊惠姍推向琉璃事業的巔峰。

http://www.worldjournal.com/pages/full_news?page_label=bNoon2&id=2533687&widget=push&article--%E6%A5%8A%E6%83%A0%E7%8F%8A%20%E4%B8%80%E7%94%9F%E7%99%A1%E6%84%9B%E7%B5%A6%E4%BA%86%E5%BC%B5%E6%AF%85%E5%92%8C%E7%90%89%E7%92%83-%20=&instance=noon&open=&
Back to top
Guest






PostPosted: Sun Sep 13, 2009 8:09 pm    Post subject: Reply with quote

無不唏噓
阿杜
September 10, 2009 世界日報

有人提及得諾貝爾獎的一位心臟名醫在他一本著作中寫及一段動
人的黃昏之戀。一個老邁病人有個年輕貌美的女子日夜在病榻旁
照料,有時還在一角悄悄飲泣,得知她是老人的情人,醫生大感
意外,便說:「你應該娶她為妻了。」老人說:「她早就很想和
我結婚,但我不想她一結了婚丈夫就病逝而令她成為寡婦。」

後來醫生說他生理機能健壯,保證幾年內會健康,果然老人就和
這位美麗情人結了婚,兩人快樂生活了十年。老人病逝後醫生去
出席喪禮,女子向醫生深深道謝說:「多謝你的開導,令我得到
了此生最快樂的十年。當年丈夫收留我時,我才十幾歲,是個妓
女,他請我到他食肆中做服務生,做收銀員,給我工餘讀書,教
了我很多……我能夠活得像個人,全都是他所賜。」

美麗女子守寡十年,死後把所有遺產交託醫生,只寫著「捐給有
需要的人」幾個字。這一動人的黃昏之戀,令人想及年初在廣州
聽來的一段故事。

在廣州西關古老街龍津東路有家老茶樓「榮華樓」,二樓有個穗
市民間藝人唱粵曲的「榮華歌座」,近十年一向有個六十餘歲的
老音樂師「掌板師傅」白雲峰做領班主持,三年來都帶著一個女
徒弟何海盈每晚賣唱。女徒弟年輕貌美,曲藝不俗,擁有頗多曲
迷,她也常被粵劇班邀去「搭班」正式登台演戲,前途無量,但
她有空必在榮華伴老師傅登台。今年一月老師傅喉癌死去,想不
到三天後那何海盈也在家中自縊斃命,死時才二十四歲,同業說
何女本是個孤女,老師傅一手將她撫育成人,供她念書教曲,相
依近二十年,老師逝世她受不了孤淒抑鬱,就懸樑自盡了。

上面故事,是阿杜年初在廣州榮華茶樓歌座聽來,說者聽者無不
唏噓。
Back to top
Guest






PostPosted: Tue Mar 16, 2010 9:40 am    Post subject: Reply with quote

斷掌教授 一手掌握人生
〔自由時報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

幼年意外遭火車撞傷,頭部縫100多針,左掌截肢,成大法律學系暨科技法律研
究所所長許育典說,他的不幸過往是「包裝過的祝福」,否則家貧的他,恐怕國
小畢業後只能去「學功夫」。

獲得99年十大傑出青年的許育典說,6歲失去左手掌之後不斷被同伴嘲笑,可說
是人生磨鍊的開端,所幸因個性較樂觀,逐漸正面看待不幸轉化為正面能量,也
因被嘲笑,讓自己懂得寬容待人。

許育典說,得失其實一念之間,父親總覺得人生最重要的是習得一技之長,自己
永遠忘不了大姊國小畢業時苦苦向父親要求繼續升學的那一幕,兄、姊都是國小
畢業即被送去「學功夫」;自己上大學時,父親亦曾感嘆,「你若沒給火車撞到,
就免想要讀冊」。

許育典的國中導師張秀鳳,對許育典的樂觀、發奮圖強印象深刻,許育典從來不
會掩飾缺少的左手掌,同學嘲笑他時,他都認為大家說的是事實,沒什麼。

張秀鳳說,許育典手雖不方便卻不退縮,學校運動會拔河比賽,他搶著報名,游
泳課玩潛水撿銅板,即使明知會被笑也不以為意。她說,當年許家周遭的環境較
嘈雜,許育典乾脆留在學校念書,與夜間班的學生一樣晚間9時30分才回家,他
高中考上台南一中,是當年安順國中的驕傲。

張秀鳳表示,許育典已是大學研究所所長,仍沒忘記老師,每年教師節收到的第
一張賀卡,一定是許育典寄來的,讓她引以為榮。
Back to top
Guest






PostPosted: Tue Mar 16, 2010 8:17 pm    Post subject: Reply with quot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x9RjxTcLfM&feature=player_embedded#

李柏毅 自閉兒的彩色世界

「自閉兒,不是精神病、不是白痴、不是廢物,他們也需要鼓勵,也需要疼惜,
需要愛。」

美麗優雅的簡靜惠發出內心的肺腑之言,在她臉上散發著盡是母愛的慈暉,即使
明知她背後一定遭受太多的辛酸、挫折、無奈、甚至嘲諷,但身為一個自閉兒的
母親,因為愛與信仰,讓她變得堅強,化作最堅強的保護傘,次子李柏毅終能一
一破解長年的咀咒,敲開藝術之門,他每次畫作展覽只有唯一的主題,就是「化
不可能為可能」,也是他人生最好的寫照。

細細品味欣賞李柏毅的畫作,就能了解,思想僵化有限的人把他看成自閉兒,其
實,他的世界是不懂得取悅人,忠於自己,超凡的原創力,他其實是世上最自在
的人,而那份不拘的自由,真的令人稱羡不已。

◎向自閉症奮戰漫長路
簡靜惠是台北著名的明星西餐咖啡廳老板簡錦椎的掌上明珠,與現擔任工程師的
李永碩結為連理時,大家視為金童玉女,才子佳人,夫家是一個在美國台灣移民
的傳統大家庭,生下活潑可愛的老大,以往千金大小姐,手忙腳亂又措手不及的
懷了第二胎。

1989年,出生的李柏毅,活潑可愛,討人喜歡,可是直到18個月左右,父母才
警覺到柏毅有不尋常的狀況,各方面的學習能力沒有成長進步,還喪失原本有的
簡單口語能力,柏毅開始畏生,不願接觸人群,常常哭叫喊鬧。經專家診斷,是
「自閉症」,而且極有可能沒有辦法溝通,一輩子失去平衡能力。

這個晴天霹靂,讓原本是想「望子成龍」的喜悅,頓時墜入猶如地獄深淵,從小
一帆風順的李永碩畢業於南加州史丹佛大學(Standford University)的李永碩
成長過程可說是人人稱羨,首度承擔了外在的重大壓力,除了不能接受無情的事
實,心中也難掩忿怒及沮喪的情緒。過了好幾個月才開始強迫適應想到如何幫助
孩子成長。

簡靜惠在傳統觀念的折磨下,天天只能忍受外在怪責,暗地卻是柏毅只要一哭
鬧,她也就跟著傷心地嚎啕大哭。不過,天天以淚洗面,只會讓孩子病況惡化,
做為母親可以選擇把孩子丟棄到教養所、可以無助怨天尤人,但簡靜惠決定選擇
一條最艱難的仗來打,她誓言要讓柏毅快樂地成長,讓他站起來。從此,父母倆
就開始與柏毅走上向自閉症奮戰的漫漫長路。

「自閉症,是一輩子的殘障,沒有葯可以醫治,一定要有長期抗戰的決心。」
李永碩原本是長老教會,在痛苦絕望中,他們終於找到生命依靠的力量,用信仰
面對一切。李柏毅,17歲,現就讀Village Glen School,11年級的特殊班。

柏毅,2歲時,臉上一滴水都不能碰到,否則大哭大鬧不罷休,媽媽天天就陪他
泡在浴盆中,每次水溫保持在80度左右,讓他克服碰水的障礙,從家中的浴缸,
走到游泳池,媽媽經年累月地一步步陪伴,對其它小朋友而言,再簡單不過的動
作,對他卻難如登天,但就像「阿甘正傳」的阿甘一樣,只要讓他學會,他就專
心一意的做到,他現在是游泳健將,尤其是長距離,只要大家叫他游,他就會游
啊游,所以他曾被邀請參加2008年奧運選手游泳訓練,但被家人婉拒,因為只
是單純希望讓他想像化身成為水中魚兒的快樂就好。

曾被判定可能會失衡而無法站立,簡靜惠在遍尋各種資料後,發現騎馬也許對柏
毅有幫助,5歲左右,就開著來回3個小時的車程,去特殊訓練馬場,每次只能訓
練半個小時,他是被放在馬鞍上,漸漸訓練出平衡感,而學會如何走路。因此可
以發現柏毅小時候的畫作,最多的主角就是各式各樣的馬。

滑雪也是如此,柏毅最愛穿著黃色雪衣,在鬆軟的雪堆裡訓練平衡感,如今他滑
雪的技術也相當厲害,不可小歔。

柏毅雖然帶著難以彌補的缺陷來到人世,但上帝也為他打開了一扇窗,他的專心
耐力,他的繪畫奇才,若不是做父母的堅信「自閉兒的殘障(Disability)往往
正是他們的天賦(Ability)所在。」他們若不專心尋求,很容易就錯失上帝美好的
旨意,還好他們沒有錯失上帝的祝福,渾然天成的藝術才能─天才畫家。

◎天才小畫家
「我常想,柏毅的誕生是上帝給我們帶來的禮物? 還是上帝藉著我們的託顧帶給
藝術界的禮物。」簡靜惠說著。遠在4歲時,父母還在奮鬥該怎麼對付自閉症時,
他們發現只要畫畫,柏毅就自得其樂,更神奇的是,別人只會畫一張,柏毅對於
同一個靈感,他可以一畫再畫,越畫越好,別的小孩是用嘴巴講話,柏毅似乎是
用畫圖表達他的心聲,只要他接收的映象,就有著過目不忘的記憶力。

柏毅既然喜歡畫畫,父母決定開放家裡的牆壁讓他盡情“ 塗鴉” ,當初只是想讓
他歡喜就好,所以畫滿了就粉刷,粉刷過了又再畫滿,無限寬廣的創作空間,直
到柏毅唸到8歲,有一天教會同樣也是畫家的李淑櫻決定跟簡靜惠說「你該帶孩
子去鑑定一下,因為他的畫真的很特別;」

當時的李永碩與簡靜惠,因為住在UCLA醫學中心附近,主觀上認為,受過高等
教育,一廂情願認為一定沒問題,但隨著每個月5千元的花費,不管是正統療法
還是偏方都試過了,家長身心飽受折磨,正準備放棄時,尤其情況時好時壞,常
常生病,幾乎走不下去了。

他們最後決定聽從建議,去聽聽鑑定專家怎麼說,結果專家給柏毅一連串的試煉
後,結論是「他是個不可多得的天才,未來極有可能成為大師級人物,你們唯一
絕對不能做的事,就是請專門的美術老師來教他,他愛怎麼畫就讓他怎麼畫!」

自閉兒,與天才小畫家其實只是一線之隔,他們倆緊記著專家的交待,學區還特
別送李柏毅去加州州立大學上美術天才班學習,簡靜惠開始收集他所有的畫作,
一一整理存檔,小心翼翼地保持讓他自由,不受任何美術教條的限制。

李永碩更是只要一有空,就帶著全家出遊,藉由旅行,讓柏毅在自然狀況下,吸
取靈感,不強求,只是提供資源與機會;柏毅看過畢卡索及梵谷的畫後,結果其
記下的街景,入物,田野風光,展現了極其相似原創的風格。而每每他對有感觸
的情景,就會過目不忘,拿起畫布揮灑自如,不僅栩栩如生,而且許多情景,猶
如躍至第三度空間,立體熱鬧的不得了。若是仔細欣賞,就不得不佩服他化腐朽
為神奇的天賦。

繪畫的傑出表現被教師專家所肯定,除了獲獎無數,作品也深受到主流的重視。
柏毅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即參與學區各項檢定,代表學區參賽贏得佳績,連續六年
在加州州立大學上美術天才班,期間也參與過公開的展出活動,不僅如此,柏毅
於1999年11月間獲洛杉磯時報(L.A. Times)選出「傑出孩童」(Remarkable
Kids),以具有藝術天份的特質與其他正常孩子並駕其驅。

2004年,還被非常盛名的藝術公司BGH邀請開個展,而其作品還被收集珍藏,
也有些大公司訂購他的畫作來佈置辦公室;為了幫助需要殘障的兒童,美國自閉
症協會還將他的畫印出整套的卡片,目前銷售成績全美已超過一萬份。在參加台
北大稻埕的個展時,他的畫作也被高價購買。光是去年,就受邀參加8個畫展。

此次受邀柑縣傳統週的展出,最主要是由於自閉兒童的溝通能力有限,簡靜惠
說,為了不讓柏毅對語言產生混淆,家中一律以英文做為溝通方式,但他們也不
忘教育孩子飲水思源,常常帶著一家人回台灣,展開文化歷史之旅,因為柏毅回
台灣之後,非常愛台灣,那裡的濃濃人情味,布偶戲,哈雷機車,台灣美食,令
他懷念不已,爸媽故鄉也是他的家,他很開心能夠在橙僑中心展出,也許沒有豪
華的產地,沒有高級的雞尾酒會,但是那是要給台灣鄉親看的,也是送給媽媽最
好的母親節禮物。

◎發揮阿甘精神 助人至上
簡靜惠認為,全國有千分之二比例的自閉兒童,家長往往過於急切引導孩子口語
溝通的能力,卻忽略他們可能嘗試用其他管道表達訊息,因而埋沒了殘障兒童具
備的天賦。家長要多聽、多看、多學,找專家協助,才能找出最合適的治療課
程。如果走對了,雖然辛苦,但每天都會有深刻的美好感受。就像以前一部電影
阿甘正傳,自閉症的孩子其實潛能無限。

面對家中的殘障兒童,簡靜惠認為,在家人的心目中,柏毅是個非常正面、快樂
的小孩,熱愛他所做的每件事,即使學習力較一般人緩慢,但是全力以赴的行事
作風卻是在一般孩子身上難看到的。他們就是個最好的例子,所以家長最重要的
是給予平等學習的機會,雖然特殊孩童各方面學習能力較為緩慢,但是他們也許\r
能像柏毅一樣成為「勤能補拙」的孩子,不要讓病痛剝奪殘障孩童健康快樂的學
習機會。

雖然柏毅的藝術天份逐漸廣受到社會大眾的注意,但是李永碩夫婦卻不希望將柏
毅的天份作為商業賺錢的工具,歷年來每一幅作品都屬非賣品,李永碩說,藉著
柏毅的創作力量將不會放棄任何可以幫助別人的機會,例如真愛家庭協會主動邀
請展出柏毅個人的畫展、製作卡片或舉辦座談會等,希望能夠借助柏毅成長的過
程輔助其他華裔殘障者家庭。

身為母親,簡靜惠希望大家能用愛來體會"我兒柏毅"的畫,更期盼那繽紛的色彩,
能與大家分享柏毅單純的喜樂。
文/林蓮華
出處:美洲台灣日報
http://www.wretch.cc/blog/liusuefer/23316979
Back to top
Display posts from previous: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MyNikko.com Forum Forum Index -> 文章收藏 All times are GMT - 8 Hours
Goto page Previous  1, 2, 3
Page 3 of 3

 
Jump to:  
You can post new topics in this forum
You can reply to topic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edit your post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delete your post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vote in polls in this forum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Copyright © 2005-2021 MyNikk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other trademarks and copyright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